台灣屋脊輕旅行(之二)
「⋯⋯山連著水 水連著天 滿目都是光亮的風景 滿懷都是溫馨的情意⋯⋯」
來到武嶺,看著合歡山的景緻,耳邊不由得響起了齊豫的歌聲,歌詞是羅門的詩「水天吟」,歌曲是李泰祥譜的。為什麼會想起這首歌?當然身處高山那種冷洌的陽光與空氣有關,不過似乎也跟前幾天在車上聽到馬世芳在介紹李泰祥的音樂有關,那段節目其實是在2014年的News98台放送的,那也是李泰祥剛過世時馬世芳為了紀念他所製播的專輯。我會在車上聽到,是因為兒子在Podcast上找到這個節目。Podcast是一個我很不了解的世界,因為它似乎比Youtube出現得晚,感覺起來有點像是沒有影像的Youtube,就有點像是以前的廣播電台和電視台的關係。因為沒有影像,所以就特別適合在做一些不用大腦的工作或是開車時收聽。我常覺得,這些節目,會讓長距離旅途的「體感時間」縮短很多,例如到日本的旅程可能是一部電影,到美國的旅程可能是三部電影加睡一個不怎麼舒服的覺,而平日一個多小時的通勤多半也是靠這些節目來忘卻我們為何要花那麼多時間通勤。
扯遠了!我要說的其實是,Podcast已經是17歲少年生活的一部份,而我對它仍然陌生。聽說很多高中生大學生都是聽著Podast的節目睡覺,像兒子就常常聽著一個叫做「解鎖地球」的節目睡覺。這之旅途,很多的路程都在山上繞來繞去,他就打開了「解鎖地球」來聽。這個節目是一個在德國的留學生主持,每集都會找一位自助旅行者來訪問。節目的風格就像兩個大學生平常在打屁,許多語助詞諸如「幹」、「超屌」等,也很到位地潤滑著對話的進行。這次在路上,我們聽了幾集,包括義大利、古巴、北韓、西班牙等。聽聽年輕一代的思考方式以及慣用語言其實也蠻有趣的,不過我體會比較深的是,我們家這個孩子可以同時看著沿路的風景,但是心中同時跟隨著節目中的對話,神遊到看不見的其他地方。確實如此,正如昆德拉的小說名字:「生活在他方」,也許看不見的遠方總是充滿了無限的想像、無限的可能。這趟旅程並沒有特別的目的地,只是想開車在山上走走,躲避山下的酷暑,也看看山裡的原住民部落。第二上午在梨山賓館附近走走,看到了一個叫做Lokah勇士營地的地方。Lokah勇士營地早期為梨山賓館歐風度假別墅的基地,因地層滑動而停止營業,經水土保持局整治完成後,於2014年重新規劃改建,目前是當地泰雅族居民辦理傳統祭儀的場所。看起來是個特別的地方,看老照片可以看到以前蓋的歐風別墅,可能比清境農場還要早。
第二天晚的確住在一個叫羅納部落裡的民宿,不過那已經到了玉山的半山了,這裡的居民則是以布農族為主。
耳邊又響起了水天吟:「就在那一望裡 海天就永遠的望在一起 就在那一笑裡 天堂的門都給笑開了」
後來,根據語言學以及豬種學的比較研究,台灣原住民可能有繼續往太平洋發展(這可能只有近千年的事)就成了玻里尼西亞的原住民的始祖。 這是我從夏威夷社區大學的同僚聽來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