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9, 2014的文章

大三設計成果:塭仔底食物森林公園設計

圖片
     一、背景說明 二十一世紀的鄰里公園應該有什麼功能?它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活動?它的美學形式與現今的公園會有何不同?我們這次的作業將用「食物森林公園」的概念來嘗試回答上述問題。 食物森林( food forest )樸門文化( Permaculture )運動所倡導的一種對於土地的利用方式,其主要作法是模擬自然森林演替的過程,以人為方式創造一個以可食性植物(果樹、蔬菜、藥用植物等)生長的生態系統,用這種種植的方式不但對環境友善,也減少種作的時間。 而在都會區發展食物森林的好處則包括可以縮短食物里程、促進社區意識、提供居民多元活動選擇、兒童的自然教育 ⋯⋯ 等等。因此,都會中的食物森林公園在設計上的主要課題在於:如何創造一種不同於傳統公園的美學形式,以及如何結合種植活動與公園的其他活動。這也是這次設計作業主要的挑戰。 二、設計主題與目標 本次設計習作係 以新莊塭仔底公園為基地,將食物森林的功能帶進這個公園。 透過對現有使用者與潛在使用者的活動調查、周邊鄰里生活空間及自然環境特質等現地調查,與 樸門文化 相關文獻與個案之整理研析,深入討論可落實的方案及內容, 創造一個社區居民共享的另類都市開放空間 塭仔底公園位於新莊副都心地區,在中港大排河廊整治時興建完成。公園的特色為內部保有一個生態水池,且有溼地大隊志工經常性地加以維護。由於新莊副都心現在正快速地開發,可以預期未來人口會不斷增加。而公園旁邊又緊鄰昌平國小,因此也可思考如何與學校的教學結合。本作業預期達成的設計目標如下: (一)在公園用地內選擇適當區位建置食物森林,並考量其所需的相關空間功能。 (二)選擇適當的可食作物,考量其視覺美學的特質。 (三)選擇性地保留現地的植栽與生態 , 建立新的生態系統 。 (四)串連或結合食物森林與其他公園所需的休憩設施,建立完整的空間系統。 (五)考量經由政府單位委託之設計案,後續管理維護如何交由當地民眾負責。     三、基地範圍      本基地為新北市新莊區塭仔底公園,鄰近中港河廊。    四、操作方式與設計重點       本次設計習作以 1 人 1 組 操作,設計重點如下: (一)食物森林之設計,包括作物之選擇、視覺形式的美感、自我循環生態系統之建立等。 (二)食物森林與其他活動場地之間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