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白色里山行(三)
余吳的鄉下料理 2月2日我們大家順利地在山科車站集合了。搭乘JR的火車先到了長濱市,到了長濱則由余吳村社區的領導人之一,開了一輛小巴士來接我們。我們在琵琶湖沿岸的這幾天,溝通都是由淺野老師負責,將日文翻譯成英文,我想五天下來她應該也累壞了。 下了小巴之後的第一站是中午用膳的餐廳。店家特別凖備了當地特產來招待我們,包括發酵魚和生鱒魚飯,兩者都是琵琶湖的水產所製作的。發酵魚的味道很特別,有一種濃烈的起司的味道,事實上我還蠻喜歡的(順道一提,我曾在韓國吃過發酵魚,嚐起來卻有一種尿味⋯⋯)。不過令我苦惱的是小予兩個都不敢吃,因為怕不好意思,結果我只好吃了將近兩份(這種事情在未來幾天還會不斷發生)。 飯後我們到了一個小聚落去參觀。這個聚落其實沒幾戶,它特別的地方在於它們倡導自己自足的生活,所以該村同時發展有機農業和環保建築,而且所有的建築物都是村民親手蓋的。村中除了有機農場之外,還有鋸木廠和紡織廠。鋸木廠的木材都是由附近的森林砍伐而來,而在砍伐的同時,他們也會種植和保護附近的森林。我們參觀了鋸木廠,也親手體驗了一下刨木的感覺。 當天傍晚我們抵達余吳村,住在一個林業文化會館,當晚的重頭戲是和余吳的料理媽媽一起準備晚餐。其實晚餐差不多都準備好了,我們的任務只是擺盤而巳,不過如何擺盤也是大有學問。像是一道乾麵,料理媽媽先從大鍋中夾起了麵,然後在盤中擺成流水狀,說這是余吳湖的湖水,然後再夾一条魚放在上面,說是魚兒在水中游,一道漂亮又有故事的料理就完成了。多麼富有詩意的晚餐啊! 吃完晚餐之後後,因為白飯剩下很多,料理媽媽就開始教我們如何做三角飯團,讓我們當宵夜吃。這種三角飯團應該是台灣御飯團的原始版本,完全走極簡風,只有米飯和塩,沒有海苔和肉鬆。在堆積大雪的寒夜中,於溫暖的料理教室做御飯團,應該是人生難得幾回的體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