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19, 2015的文章

大三的社區設計工作營

圖片
過去幾年來,我和王秀娟主任經常在討論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和社會更貼近,更有一些社會性的關懷。當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學生走出出校園,到各種社區去學習參與式設計,讓學生直接面對社區民眾,和使用者溝通,而不只是到基地蒐集一下資料,然後就回來關在工作室裡自己想像好環境。 在這方面做得最徹底的學校之一就是中原景觀系,學生從大一開始就走出教室,到了大四更是被要求到海外去進行實習。然而,這套教學方式對於任課老師的時間和精力有很高的要求,目前看來也只有喻肇青老師一手打造的中原景觀做得到。輔大並沒有這樣的傳統,也沒有人嘗試過把學生帶到社區去進行短期或長期的規劃設計。 也許是因緣具足,我們在今年有機會跨出了一小步,利用春假期間,帶學生到鄉村的社區住了幾天,淺嚐了一下參與式設計的滋味。大三的六十名學生,有二十名左右到福建閩安村去待了八天,為閩安提出了一些公共空間的設計建議;而另外四十名左右的學生則是到宜蘭八寶村去住了六天,同樣為該村提出公共空間的設計方案。 因緣之一:大三的設計老師之一周維崇目前正擔任閩安村的歷史聚落保存總顧問,並派員駐地和民眾溝通,已經有一年的時間。因此,當我向他提出到閩安舉辦工作營計畫時,閩安的村辦公室即大力支持我們,並提供了住宿的地點。另外,福州工程學院和福建農林大學的師生知道這個消息之後,也來參加了我們的工作營,讓學生增加了交流的機會。 因緣之二:古禮淳老師退休之後,就在八寶村買了一塊地,當起農夫來。因此,透過他的管道,我們徵得了八寶社區發展協會的同意,借用了他們的活動中心當住宿地點,替他們進行農村再生計畫的提案構想。 因緣之三:我在去年底把這個構想提到本校的教學卓越計畫,沒想到竟然通過了,獲得一筆經費,非但能補助幾位老師的來回機票,連兩邊的同學都獲得若干補助,這讓大家少了一些本來可能發生的抱怨,不過也許是我自己想太多了。 因緣之四:我本以為這個工作營的計畫會遭受一些同學或老師的阻力,因為畢竟破天荒是頭一遭,但後來我發現我是多慮了,大家其實都蠻支持的,而且也都「玩」得很開心。我想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在大一我也帶過,多少有一些影響吧。其實他們在大一就設計過一個虛擬社區了(可參見 我們的社區 )。 看來,我們以後應該可以繼續走下去,甚至再擴大參與的課程,不過目前就先保持這樣吧。因為我整個春假兩邊跑,回來就感冒了⋯⋯。 八寶村 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