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距離我上回為日本寫的遊記已經四年了。還記得上回我漫遊在京都產寧坂的時候,想到的是其實全世界的所謂老街都差不多,如果不是從形式來理解,而是考量到它們作為遊客凝視對象的商業本質的話。也說是說,這是種文化旅遊同質化的現象。(白色里山行

今年託一位曾在日本留學同事之福,和系上幾位老師一起來參觀赫赫有名、三年才舉辦一次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我想同樣作為凝視的對象,藝術祭卻有不太相同的意義。對我來說,比較重要的是它所薀涵的創新事件。從一個最基本的層面來說,藝術品的創作自然是創新事件。而就第二個層面來說,這些藝術品的共同主題,都在於以某種形式表現出當代越後的地方的「精神」,無論是彰顯諸如人口外流的議題、或是借當地景色使力、又或是探索環境問題等,大部份的作品都能讓遊客藉由作品反思山村地景如何形成、居民如何生活、以及未來發展的問題,而非純然的懷舊而已。但還有第三個層面,也就是大地藝術祭這個事件本身。










從2000年開始至今,三年舉行一次,已經辦到了第六屆。當初的構想就是,要如何在新潟縣這個偏遠的山區,重新振興地方經濟與文化。當時有六個市町的地方政府,聯合起來請了北川富朗來策劃這個活動,我想用藝術活化鄉村這個構想本身就是一個最重要的創新,這中間需要太多有創意、敢想、敢做的人物吧,我想。

今年380件品,我們一行人花了三天,也看不到三分之一。精彩的東西很多,我就放幾件位於清津峽隧道內的作品當成一個樣本吧。

這是入口

路線的介紹
隧道內部

介紹地形

第一個觀景台的作品:同時也是公廁,右邊的白色部份是入口



第二個觀景台的作品

最後一個觀景台的作品:把人、景、和作品結合在一起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文化地景概念初探

迪士尼、主題園與擬像的全球化 (本文發表於台灣建築122期)

質性研究 vs. 信度效度

塭仔圳重劃案的荒謬

古蹟保存與社會正義:樂生啟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