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Sinapayan工作站

2015年年初的時候,我在課堂上聽到一位心理系來旁聽我課程碩士生 胡人元提到他在進行的一個計畫,台東正興村SINAPAYAN的青年工作站,我非常好奇的詢問他這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計畫。經過人元的說明後,我才模糊地了解到,他想要藉由空間營造與使用的過程,協助SINAPAYAN部落年輕人的向心力。到了年底,我終於有機會看到這個空間「完成」的樣子。我把「完成」兩字打括號,是因為「完成」二字恐不足以說明這個工作站的特性,因為這個工作站將會不斷地「有機成長」。



這個會「有機成長」的工作站讓我非常的驚艷。「成長」首先來自這個工作站並沒有預設一個最終的形式,而是隨著部落青年未來的使用、在大家的討論中不斷地進行形式的發展。其次,這個工作站雖然在很多方面承繼了部落的文化,但是它並不只是回到傳統,而是在當下的社會脈絡重新「發明」了傳統。我們從工作站的使用試圖在性別議題上的突破,以及工作站的形式大膽使用了鋼構造就可以看出來。






我相信這個工作站在未來應能成為一個部落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觸媒,我也期待看著它在未來像個孩子一樣不斷地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羅賈瓦(Rojava)實驗

20世紀美國無政府主義行動與理家 布克欽(Murray Bookcin)在其提倡的「民主城鎮自治主義」(democratic municipalism )中, 承繼無政府主義的反支配精神,但也針對其缺乏制度設計,提出以基層市民大會、直接民主與跨社區邦聯為核心的制度藍圖,提供一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