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101大一作品:體驗好環境


一、教學目標

1. 發對環境的敏感性。
2. 理解使用者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3. 認識環境構成的元素。


二、操作方式

1. 選擇一個你認為有好品質的外或半外的小角落,面積不可大於64平方米。
2. 這個角落必須具有包被感,亦即,至少一面、至多三面是不可穿越的:例如有牆、大樹、花叢、建築物入口、或其他屏障物 。
3. 從你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身體的活動等方面,分析為什麼你覺得它是一個好的環境。
4. 分析該空間之構成要素。
5. 以上之觀察與分析可以用下列媒介表達:
            (1)攝影
            (2)素描
            (3)文字、圖表
            (4)其他可能形式(例如影片)
6. 將上述觀察與分析結果與該角落的平面圖結合
7. 製作一個1:20之現況模型,並將相片剪裁的方式將自己的模型(1:20)放置其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羅賈瓦(Rojava)實驗

20世紀美國無政府主義行動與理家 布克欽(Murray Bookcin)在其提倡的「民主城鎮自治主義」(democratic municipalism )中, 承繼無政府主義的反支配精神,但也針對其缺乏制度設計,提出以基層市民大會、直接民主與跨社區邦聯為核心的制度藍圖,提供一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