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會運動 中產階級站出來爭實質正義


三二七之後,總統府前群眾抗議運動雖暫轉移到中正紀念堂,但未來的衝突空間將進一步延伸至國會、各級民意機構、媒體,甚至重回街頭,例如四,似乎是可預期的。
已有許多人注意到,三二後的抗議行動有為數眾多的中產階級、女性、年輕人參加。也有人注意到,三二七活動訴求的主軸「真相、公道、民主」,大體上已經超越了傳統泛藍那種強調族群意識(外省人的受害者情結)或是其領導人不服輸的、非贏不可的心態。基於這樣的觀察,甚至已有論者開始認為這可能是一個新的政治運動的開端,或是新的政治空間的開展。
許多政治理論以及都市理論家已指出,自古希臘以來,市民在公共空間自由公開表達意見、論辯、示威、遊行,原本就是構成民主社會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在這個層次上,這次的群眾運動是充分具有正當性的。特別是追求真相、追求公平與民主等訴求,都是沒有人可以反對的普世價值。
然而,我認為若要將這次擦槍走火所引起的政治運動的效益極大化,讓台灣剛起步的公民社會更茁壯與成熟,這個政治運動的能量必須儘早超越追求真相的運動訴求,而積極開拓另一個與國家機器週旋的戰場。
為什麼要超越追求真相的訴求?有兩個原因。第,真相可能存在,但是真相的再現與詮釋則有無限多的可能。即使真的成立所謂超然的調查小組,並宣布定調的「槍擊真相」,全台灣還是會有一半的人不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把尺,各取證物的再現,各下評斷。這個問題最後會像世界上有沒有神或有沒有鬼一樣,成為一個永恆的公案。
第二,追求真相的訴求的確是符合普遍正義的原則,但是這個議題只和選舉的「程序正義」相關,卻不必然與社會資源分配的「實質正義」相關。「程序正義」不是不重要,但是在台灣當下的政治現實中,即使實現了程序正義,實質正義並不因此得到更多的保障。
更具體地說,試想,不管是誰因為槍擊事件真相大白而當選,難道台灣稅賦不公、教育品質倒退、受教權不平等、貧富差距擴大、區域資源不均等等問題,就會因此改善嗎?這些在這次選舉中被遺忘的問題,就會因誰當選而受到關注嗎?
個人推測,三二七站在凱達格蘭大道上的上班族、就業女性、家庭主婦、學生、商人、教師、以及其他所謂的中產階級,促使他們走上街頭的不是連宋的個人魅力、或是泛藍那種模糊政治訴求,而是民進黨政府過去四年來對於社會實質正義的漠視與摧殘。
這或許也可以連帶解釋為何這次上街頭的多是中產階級:享受既有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成果的特權是不會為了實質正義的議題上街的,而徹底被遺棄的社會底層則也許已經對於實質正義絕望;似乎,只有中產階級體認到起碼的社會實質正義是利己也是利人的。當政府不肯面對實質正義的時候,也就是中產階級站出來的時候了。
追求真相與選舉的程序正義是要阻止台灣民主進程的倒退,的確有它的正當性。然而若我們要將台灣的民主再往前推一步,那麼實質正義的戰場還有待開拓。而且這個戰場似乎較能突破藍綠的對立,重新找到社會大眾理性對話的空間,並召喚被分裂在藍綠兩邊的「中間選民」。這個政治的新戰場,我想是值得泛藍的中、新生代、泛綠的邊緣人、或是其他社會團體來經營與開發的。
2004/04/01 聯合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文化地景概念初探

迪士尼、主題園與擬像的全球化 (本文發表於台灣建築122期)

質性研究 vs. 信度效度

塭仔圳重劃案的荒謬

古蹟保存與社會正義:樂生啟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