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技師的藍海
在Peace go! Where to go?(http://spaces-hope.blogspot.tw/2012/11/peace-go-where-to-go.html)一文中的結尾中我提到台灣的景觀科系並不需爭取建立景觀技師,因為空間科際整合的人才需要有多重技能、彈性思考的本領, 這和專門技術人員的訓練是不同的。不過我也不完全反對建立景觀技師制度,如果這種制度的存在確實能對促進環境美學與環境正義有所助益。
台灣的技師法第一條開宗明義便說:「為維護公共安全與公共利益,建立專業技師制度,提升技術服務品質,健全專業技師功能,特制定本法。」這裡的關鍵字是「公共安全」與「公共利益」。
在公共安全方面,正如我在Peace go一文中所說的,其他的空間相關專業大概都可以滿足這個標準。至於公共利益,由於它必須放在空間營造行動當下的脈絡來檢驗,不是那麼容易被界定,因此其他的專業技師職能中,似乎都迴避了這個議題。這可以從相關技師的考試內容看出,其中都是技術性的事宜,完全沒有針對公共利益判斷的科目:
台灣的技師法第一條開宗明義便說:「為維護公共安全與公共利益,建立專業技師制度,提升技術服務品質,健全專業技師功能,特制定本法。」這裡的關鍵字是「公共安全」與「公共利益」。
在公共安全方面,正如我在Peace go一文中所說的,其他的空間相關專業大概都可以滿足這個標準。至於公共利益,由於它必須放在空間營造行動當下的脈絡來檢驗,不是那麼容易被界定,因此其他的專業技師職能中,似乎都迴避了這個議題。這可以從相關技師的考試內容看出,其中都是技術性的事宜,完全沒有針對公共利益判斷的科目:
因此,若我們要爭取景觀技師的證照制度,與其和上述專業在「紅海」中爭食大餅,不如另闢奚徑,在它們所未觸及的「藍海」著力。這片「藍海」由制度面來看,就是公共利益的判斷與維護;由專業倫理來看,就是環境美學與環境正義的實踐。台灣若有景觀技師,其執業範圍與核心能力絕不會和美國或其他國家的景觀專業者相同,我們必須走自己的路,我們要在台灣的社經脈絡中找出景觀專業的定位。
要找出這個定位還需要所有景觀人以開放的心態來思考與討論,但是我願意在此抛出一個初步的方案。我建議暫時將台灣的景觀專業定位為:「站在永續發展與環境正義的立場,在全球經濟邏輯主導地方發展的現實條件下,反思並重構社會與地景之間的關係。」
景觀專業若以這種宏觀的角度被定位,那景觀專業的教育勢必要被重整,景觀技師的考試科目也不會像現在景觀學會所提議的這麼技術性:
1景觀專業知識與相關理論:科目分別為含景觀史、景觀專業實務、景觀相關法規、景觀及遊憩區規劃、景觀視覺規劃理論。2植栽設計(作圖:含植栽配置圖及植栽表)。3景觀設計 (作圖:含基地分析圖、構想圖及配置圖)。4景觀工程 (作圖:含排水整地、細部設計及石景、水景設計)
我在數年前曾參考了澳洲都市規劃學者Leoni Sandercock對於規劃教育的研究觀點,提出了一個景觀教育的架構(http://spaces-hope.blogspot.tw/2009/04/blog-post_8518.html#more)。我們需要的是:
1. 技術的學科:基本技能的訓練,例如地理資訊系統、電腦繪圖、統計軟體、疊圖法、問卷調查或訪談技術等。
2. 分析的學科:培養學生具備「批判的環境閱讀能力」。所謂「批判」在此指的是能夠揭露自然與營造環境中潛藏的、無所不在的不對等權力關係,提供各種朝向環境正義之行動的知識基礎。所謂「環境閱讀能力」指的是「閱讀」空間、了解城鄉運作方式的能力與技術,讓我們更能了解地景的動態、資源、與潛力。
3. 多重文化的學科: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所創造出的獨特地景,以及相同地景對不同文化背景族群產生的不同社會義意。文化研究與人類學將是最需要借重的學科,因為它們很擅長了解與詮釋都市中潛藏的觀念、信仰、價值觀、與知識形式,而這些要素乃是組成了社會行動的共同基礎。
4. 生態學的學科:以現有的生態論述為基礎,培養宏觀而非狹義的生態觀點。
5. 設計的學科:設計關乎了「如何做」的問題,若沒有設計,也就沒有行動。但是設計的學科須結合了分析的學科、多重文化的學科、與生態的學科,才有機會實踐環境正義、創造具公共性的環境美學。
對照前述景觀技師考試科目的倡議,我們可以發現2與3完全付之闕如。分析的學科與多重文化的學科是新空間專業最需具備的能力,這是別的技師所缺乏的,卻正是未來的景觀技師可以和別人有所區別的地方,也是讓景觀技師制度具有正當性的專業能力。
我們對於景觀專業的想像實不宜停留在20世紀初;在21世紀的全球化時代,我們有充分的理由主張,這個新專業的核心技能應該在設計與工程技術之外,加上對於經濟、政治、與文化局勢的判斷能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