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畢業展覽與林口民眾交流分享

作者:呂冠瑩

我和搭檔葉利廷以民眾參與手法操作的畢業設計「林口鄉舊街區規劃設計—社區生活空間再造」最終的模型和報告我們希望能對林口鄉的居民、社區大學及林口鄉公所做分享和討論,於是我們便在6/17禮拜四下午力邀了鄉公所的洪技士、社區大學的黃曉雯小姐及一些曾幫助我們的居民來剝皮寮參觀我們的展覽,並向他們做一次解說和交流。


預計人數原本不過5.6人,因為天候不佳地點又遠,大部分店家也不克前來,沒想到鄉公所整個工務科都來了!著實令我們受寵若驚(笑),於是我們便以模型為主,圖片為輔,努力的向大家解說我們如何將與林口人的討論參與轉化成設計,並且與他們討論我們設計的內容及概念。果真有模型做為媒介,現場的民眾不只聽的懂,還會像我們發問,諸如我們設計街道偏移的原因、林口早市限時段通行的概念,以及我們設定為「文化驛站」的車站由來。



在我們努力解說完後,其實時間都交給參與的林口民眾自行討論和交流,此時的我和利廷轉變成為聽眾和與會者,適時的參與討論。技師們和社大的曉雯小姐一致認為我們規劃的早市限時段通行及行人步道的概念頗佳,並且是實際上最快能夠實行的手法;而文化驛站的車站概念深受社大方面民眾的喜愛,公所部分的人卻是對這樣的設計所面對的地權問題及輿論壓力態度保留;對東福宮的廟埕擴大大家都眼睛一亮,但都覺得要實現需要很多時間,因為那個路衝同時也是兩個里的交界,設計規劃上有實際層面上的困難。



來參與討論還有一位將要接任新技士的洪先生,我們之前都沒和他接觸過,他說他畢業於土木工程科,剛考入鄉公所,未來將負責舊街的整頓和規劃,看過我們的規劃設計後,發現景觀規劃背景的我們和他們工程背景的想法相當不一樣,令他有所衝擊,他說過去想到能改變的,大概就是鋪面、行道樹等等的手法而已,但看過我們的設計後又發現更多可能。聽到這樣的話,即便我知道我們的設計還是生嫩且不成熟,但還是有種辛苦沒有白費的心情。

過程也聊到舊街改變的困境,例如開發經費不足及商業需求的迫切,地方居民對地方發展持保守態度或部分冷漠的困境(這部分我們上學期在林口舊街實際操作活動時也有感受得到所以心有戚戚),社大和公所這兩方在地方具較大的影響力的人馬也討論起雙方未來能合作的可能性,還和我們提及未來舉辦舊街講座希望能邀請我們和顏亮一老師去參加,因為我們的作品讓他們有類似願景的啟發,發現舊街可以更好的可能性。

整個下午參加的林口的居民們討論內容雖大都以我們的設計作為出發點,但他們在交流中也撞擊出屬於他們的想法。我相信這樣一場交流活動的影響不論多麼樣的微小,至少是有的。最後林口社大詢問我們模型能不能送給他們,當成道具或展望模,辛苦製作的模型在展覽後還有利用的價值這當然是我們最為樂見的,馬上一口答應。整個畢業設計操作下來,我們是不斷在錯中學,也不斷在面對成績的威脅(笑),不論這過程多麼的辛苦,至少我們完成了一個階段的嘗試,並且也真的為林口鄉貢獻了一點點點的綿薄之力。

留言

  1. 本文作者是我今年帶的畢業設計學生,她們的畢設做得有點辛苦,主要是因為大部份老師都不太注重民眾參與的過程,搞得我們師生都有點氣餒。不過看到社區居民的反應,總算讓人有點安慰了。

    回覆刪除
  2. 真的進入社區營造工作的職業
    夾在政府.居民和專業中
    有很多衝突也有一些些成就感
    只能說好險當時有點辛苦
    讓我對工作的辛勞有著心理準備

    回覆刪除
  3. 南華建景系學生2010年9月13日 晚上9:05

    您好,
    我是南華大學建築景觀學系的大四學生
    我的畢業設計議題也是關於林口舊街此基地下去發展
    在暑假期間透過社區大學的黃小姐提過顏老師和兩位同學
    想請問是否有機會能與你們一起討論及交流,
    不好意思如此唐突,
    希望能有個時間和你們見見面!謝謝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文化地景概念初探

迪士尼、主題園與擬像的全球化 (本文發表於台灣建築122期)

質性研究 vs. 信度效度

塭仔圳重劃案的荒謬

古蹟保存與社會正義:樂生啟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