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研究方法與寫作」標籤的文章

從研究方法到本體論

圖片
一、研究方法 1. 在社會科學中所謂「研究方法」一般指的是蒐集與分析佐證資料的技術。 2. 例如被歸類為計量方法的問卷調查、統計方法 ... 等等,以及被歸類在質性方法的訪談、參與式觀察、歷史事件分析、札根理論 … 等等。 3. 研究方法關心的是如何取得資料。 二、方法論 1. 方法論探討不同方法的優缺點,以判斷你的研究應該採行什麼方法來進行。 2. 計量方法一般說來適合探討現象的分佈狀態,或者變項間的相關程度,但是卻無法描述變項之間的因果關係。 3. 質性方法適合說明現象發生的機制,但是其缺點是無法證明樣本具有代表性。 三、知識論 1. 探討我們如何能確定一個「信念」是「知識」,或者說,你怎麼能確定你所知道的事情是真實的? 2. 理性主義者認為,只有透過邏輯與理智的思考,而不是依賴經驗,才能獲得知識。這種理性思考的原則稱為「先驗」 ( 先於經驗 ) ,例如「 1+1=2 」便是先驗命題。 3. 經驗主義者認為心靈本來像空白石板,必須由後天的五種感官獲取經驗賦予內容,眼見為憑。 4. 知識論和研究連上關係的部份並不在「証明的脈絡」,而是在「發現的脈絡」(參見2009年4月6日文章:質性研究  vs. 信度效度) 。也就是說,你會提出什麼樣的研究問題,其實和你的生活經驗有關。因此,只有從受壓迫者的「經驗」出發,才能問出不同於壓迫者的研究問題。像是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後殖民主義等。 四、本體論 1. 在傳統的科學模型中,主體是以疏離的方式考現象,思考主體並不佔有空間。然而存在主義主張身體佔有空間,空間由於身體的參與而組織起來,這個身體是有感情、感覺、情緒的身體。關於主體和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在存在主義的啟發下,有三種不同看法:實在論、唯心論與現象論。 2. 實在論認為在心靈主體知覺之外,存在著獨立於心靈而存在的客體。 3. 唯心論認為客體並不存在,而是依賴感官而存在。 4. 現象論強調認知主體同時是心靈與物質的存在,而現客體唯有可感知的部份才存在。 5. 就研究方法而言,本體論涉及的是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研究者不再是一個看不見的權威,而是一個真實的個人。研究者應該把本身視為其研究議題的一部份,揭露自身的偏見如何影響其研究計畫,如此反而能增加研究的客觀性。 ...

以身為度

這學期的質性研究我用謝國雄老師出版的"以身為度"作為教材之一,這是一本很奇妙的研究方法書,書中用他的一門課來呈現田野工作的面貌,從老師到學生,每個人用自己的研究做了一種方法論、知識論與本體論的省思。簡單地說,她們把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關係做了很徹底的省思。

對話的場域

圖片
我記得米蘭昆德拉的一本小說當中(大概是"緩慢"吧)提到,有一位教授,他有一群圍繞著在身邊的研究生及仰慕者,他也很愛他們面前高談闊論,並滿足於在這個小小的對話場域中活動。我想,這也許是因為有聽眾願意聆聽你的想法,有一個而且你知道他們是誰,你們之間形成一個社群,而這會讓你覺得你說話是有溝通上意義的。這個故事連結上我生活的現實,其實牽涉到我要在哪個場域中、以什麼文體、用什麼語言來表達我的想法。

論文計劃書口試是一盞指路明燈

圖片
今天兩位同學通過了論文計劃書口試,先恭喜她們 但我也有一些想法要和同學們分享: 1. 論文計劃書口試和論文口試的性質很不樣。論文是研究成果的展現,論文計劃書則是研究進行的一個策劃,它是一個過程,希望替你在進入研究的旅程之前把裝備準備好。因此,請不要擔心口試委員的質疑,他們不是來找麻煩的,而是來幫助你的。有些我們看不到的盲點,他們會幫我們指出,會替我們釐清,甚至幫我們想點子。我想今天的口試過程大家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論文如何下筆?

圖片
許多同學告訴我,文獻、資料讀了一大堆,但是卻不知從何寫起,更別說寫完了。我相信這種「下筆恐懼症」幾乎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問題,但其實這種症狀有方法可以克服的。以下我提出幾個原則:

"理論"是什麼?

圖片
一、何謂理論? 將事物的現象一般化,作為認識世界的通則 二、為何需要理論? 1. 避免經驗的自我中心 2. 將日常生活聯結上制度與全面性的模式 3. 了解表相下的真實世界關係 三、理論有什麼不同的形式? 1. 工具性理論:實務操作的手冊 2. 詮釋性理論:現象意義的解釋 3. 批判性理論:揭露表象後的真實關係,促成解放行動的產生

質性研究 vs. 信度效度

圖片
1. 先從社會科學的研究過程談起。研究過程一言以蔽之大約就是胡適的那句名言:「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更進一步來說,「大膽假設」指的是研究過程中「發現的脈絡」(context of discovery),研究問題的指認出、研究假說的提出、檢驗假說的程序都是在這個脈絡之中發生的。「小心求證」則點出了研究過程中「證明的脈絡」(context of justification),在這個脈絡中主要的課題是用什麼方法來檢驗假說是最恰當的。

退稿檔案夾

圖片
我在美國唸書的時候上過一位相當知名的女性主義學者Sandra Harding 的課 印象讓我很深刻的是有一次她說她的文章也常被退稿 她有一個file裡頭裝滿了曾被退稿的稿件 這件事對我來說相當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