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以身為度

這學期的質性研究我用謝國雄老師出版的"以身為度"作為教材之一,這是一本很奇妙的研究方法書,書中用他的一門課來呈現田野工作的面貌,從老師到學生,每個人用自己的研究做了一種方法論、知識論與本體論的省思。簡單地說,她們把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關係做了很徹底的省思。


十六年前,當謝老師剛從柏克萊加大回來時,曾經空前絕後地在城鄉所連續開了三次的研究方法課,我很幸運地從研一到研三修了這三次的課:第一年是研究方法、第二年質化研究、第三年行動研究。最後我畢業口試時還請謝老師擔任我的口試委員。

我在讀他這本2007年出版的書時,發現他對新一代的研究生說的觀念,很多我以前都聽他說過,只是現在他陳述的方式更為洗練。我印象很深的是第一次上他課時,由於我大學從來沒有上過研究方法的課程(順帶一提,我覺得這是所有建築或景觀相關科系學生的不幸),再加上一起上課的同學多是社會理論朗朗上口的學運份子,所以我緊張得要死。但是老師講了一句話,我至今仍大為受用:"在這堂課中沒有笨問題"。這句話讓我大為安心,也開始敢在課堂上和各路人馬對談,有了這個過程,我也才有信心地走進社會科學的世界。

如果我在夏老師那裡學到的是外功(各種招式),那謝老師教我的就是內功(像是九陽真經)。只有內功夠深厚,外功才不會成為虛晃的招式。我想我要說的是,能上到謝老師的課,是我的福氣。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645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邁向地景民主?

瑞典地理學家肯尼斯.歐爾威格(Kenneth Olwig 2002)從歷史的考證指出,地景(landshaft)在文藝復興時代以前的北歐地區,指涉的是人民自治的政治社群,以及該社群自我管理的習慣法,也就是當地習俗所形成的法律規則,「地景是棲居實踐的表現,正是通過棲居實踐在地方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