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4日 星期三

論文計劃書口試是一盞指路明燈

今天兩位同學通過了論文計劃書口試,先恭喜她們
但我也有一些想法要和同學們分享:
1. 論文計劃書口試和論文口試的性質很不樣。論文是研究成果的展現,論文計劃書則是研究進行的一個策劃,它是一個過程,希望替你在進入研究的旅程之前把裝備準備好。因此,請不要擔心口試委員的質疑,他們不是來找麻煩的,而是來幫助你的。有些我們看不到的盲點,他們會幫我們指出,會替我們釐清,甚至幫我們想點子。我想今天的口試過程大家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2. 計劃書基本上分為三大部份:研究問題、文獻回顧與研究方法。研究問題的部份,最好從研一開始就有一個方向,然後利用專討的課程逐漸聚焦,這部份本來應該問題不大,可是由於系上老師對論文的看法不太一樣,同學常常被搞得不知所措。我告訴你們,不用理其他老師,聽你的指導老師就好了,你要相信指導老師的判斷,如果你對他還有懷疑,那你就很難把問題聚焦。
3. 本系的研究生對於研究方法本來就相當陌生,因為過去你們的思考方式都是設計式的水平思考,但研究要求的是邏輯嚴謹的垂直思考。不過你不用擔心,在我的質性研究課上,我會慢慢地引導你們。
4. 其實對你們來說最困難的應該是文獻回顧了,因為你們讀的書實在太少了。你們不能等到寫完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之後才開始想文獻回顧。事實上,你們當初修課的時候就要慎選課程,所有的課程都要和你的研究方向相關,讀每一種理論文獻時都要思考它能如何幫助你分析你的問題。今天口試委員都指出兩位同學的文獻不是不相關、就是沒組織。我那時真的很想說,她們唸的東西真的不多,而且很多有用的文獻是英文的,她們又唸不下去,結果當然會是如此。不過這也不能完全怪你們,因為大學四年你們真的沒讀幾本書啊,都忙設計去了。
5. 論文計劃書口試通過其實代表的是你要閱讀更多的文獻,同時要花時間去蒐集資料,無論是口述的或檔案的或觀察的。但是口試委員帶給你們的是一盞指路明燈,讓你從迷霧中走出,找到自己未來該走的道路。

2 則留言:

  1. 嗯~~~
    但真正了解又有幾個呢?

    回覆刪除
  2. 所以我才會寫這篇呀
    希望更多人了解
    請幫我廣為散佈吧

    回覆刪除

從文化地景到地景的文化政治

從十七世紀以來地景一詞在西方指的是視覺可見的土地、以及這種視覺方式所發展的繪畫或庭園。 在這種字義下的地景,強調的是特定框架視野的方式、觀看地勢的角度、甚至是理解世界的觀點。到了二十世紀初,由於美國地理學家卡爾.紹爾( Carl Sauer )的倡導,地景這個用語進入了人文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