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

論文如何下筆?

許多同學告訴我,文獻、資料讀了一大堆,但是卻不知從何寫起,更別說寫完了。我相信這種「下筆恐懼症」幾乎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問題,但其實這種症狀有方法可以克服的。以下我提出幾個原則:

  1. 我在美國的一位老師告訴我們:We are not writers, but re-writers 。這意思是說,沒有人可以從頭到尾一氣呵成寫完一篇論文,我們在期刊上看到的作品都是一修再修之後才獲得的成果。因此當你開始要撰寫論文時,不要怕寫得有多爛,也不用按照順序,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寫完之後,過個兩天再改一次,你就可以把它弄得比較有頭緒了。再過兩天再改一次,你就會驚訝自己竟能寫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作品。當然啦,前提是:你別等到要交報告前一晚才開始寫 。
  2. 把論文拆成小塊來寫。一篇8000字的期末報告想起來就很嚇人,但是2000字的報告聽起來是不是好多了?所以你可以先規劃一下整篇報告的大綱,把它分成四部份,利用四個星期的時間,每一星共只針對其中一部份來寫就好了,等於說是寫了四篇2000字的小報告,這樣你的壓力就會大為減輕,最後到了期末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經不小心把它寫完了。
  3. 當你唸了很多文獻,卻不知如何整理時怎麼辦?我的辦法是這樣,每唸完一篇,就做一份讀書筆記,同時把你覺得未來可能可以引用的句子抄下來,記得頁碼也要一併記下。當你覺得唸得差不多了,比方說有30篇論文,那你就有30份筆記。這時候你的工作就是把論文幾個大主題找出來,為每一個主題準備一個檔案夾(最好是實體的而非虛擬的),比方說有導言、主題A、主題B、主題C、結論。接下來你就回去看你的讀書筆記,把它們放在適當的主題檔案夾中。請注意,同一篇讀書筆記中可能有的內容適合放在導言,有的適合放在主題B等等,這時你就用剪刀把它們剪開,分別放入不同的檔案夾中。等到所有的筆記都被支解且歸屬到某個檔案夾後,你就可以開始寫了。比方說你拿起主題A檔案夾,將裡面的資料重組一下,就變成了你自己的看法了。其他的如法炮製就是了。

3 則留言:

  1. 嗨~老師! 感謝你的網誌!
    尤其是求學過程那篇!^^

    回覆刪除
  2. 老頭一定很開心你把他教的融會貫通而且還發揚光大....
    and don't forget "the look of the look."

    回覆刪除

從文化地景到地景的文化政治

從十七世紀以來地景一詞在西方指的是視覺可見的土地、以及這種視覺方式所發展的繪畫或庭園。 在這種字義下的地景,強調的是特定框架視野的方式、觀看地勢的角度、甚至是理解世界的觀點。到了二十世紀初,由於美國地理學家卡爾.紹爾( Carl Sauer )的倡導,地景這個用語進入了人文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