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美國無政府主義行動與理家布克欽(Murray Bookcin)在其提倡的「民主城鎮自治主義」(democratic municipalism)中,承繼無政府主義的反支配精神,但也針對其缺乏制度設計,提出以基層市民大會、直接民主與跨社區邦聯為核心的制度藍圖,提供一個無國家支配社會得以持久化的政治基礎。在我研讀他的作品時,意外發現一個傳奇性事件正在發生,位於中東的庫德族人正在徹底實踐布克欽提出的理論。
中東向來在主流媒體中長期被描繪為極端專制與落後的地區,未料一場致力於直接民主、合作經濟,以及生態承諾的群眾運動竟然在二十一世紀初出現在這裡。羅賈瓦位於敘利亞北部與土耳其的交界地帶庫德人的聚居區,面積約5萬平方千米,現今人口約450萬左右。庫德族是中東地區現存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兩千多年來一直都在被稱為庫德斯坦(意為庫德人的土地)的山區活動。庫德斯坦橫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四國山區,但現今被這四個現代主權國家所分割,以致於庫德族在四個國家內都成了少數民族,並在四國受到程度不等的政治與文化的歧視與壓迫。因此,自20世紀初開始,庫德族就一直試圖在原來的聚居區建立自己的國家,但是他們的建國目標與所在國政府發生激烈矛盾,雙方不斷發生衝突,由此形成了庫德族問題。很多庫德人曾遭受統治者的迫害和滅絕,庫德族與庫德斯坦周圍的其他穆斯林之間也有長期的衝突,直至今天,種族鬥爭和壓迫仍然存在。
到了1970年代末期,由於受全球反殖民運動與新左翼浪潮影響,阿布杜拉・奧賈蘭(Abdullah Öcalan)等人於1978年在土耳其創建了庫德斯坦工人黨(Partiya Karkerên Kurdistan,PPK),其目標乃是在庫爾德斯坦地區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國族國家,但遭受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等四國政府的強烈反對。PPK早期的路線是結合階級鬥爭與民族解放,而其組織結構採用的是列寧式先鋒黨模式,強調武裝鬥爭(游擊戰)與中央集權。在這個路線下,PPK為了達成其政治目標,往往不惜對軍事目標甚至平民使用與威脅使用武力,因此該黨在國際上被許多國家和組織列為恐怖組織。然而這個路線在1999年PPK領導人奧蘭賈被土耳其政府逮補入獄後,發生了一個戲劇性的轉變。
奧蘭賈被捕後,在獄中閱讀了布克欽的文獻,大受感召與啟發,結果放棄了原先列寧主義以及國族主義的想法,進而提出了他所謂的「民主邦聯主義」(Democratic Confederalism),將「民族自決」重新定義為「去國家化的民主自治」,其核心目標在於建立民主、性別平等、生態化的社會,形成由下而上的自治網絡。更具地而言,「民主邦聯主義」放棄獨立建國目標,轉向「無國籍民主」(stateless democracy)。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奧蘭賈的主張幾乎可說是布克欽思想在當代庫德族議題脈絡下的更新版本。此外,在這個徹底轉向的新思維下,奧蘭賈也呼籲PPK放棄武裝鬥爭的舊有路線,採用和平手段來達成目標(Knapp et. Al. 2016)。而羅賈瓦自治區正是「民主邦聯主義」理論的第一個實踐/驗基地。
2011 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原來就聚居在羅賈瓦的庫德人也開始順勢爭取自治的權利。到了2012 年,敘利亞政府軍撤離羅賈瓦主要城市,庫德人便開始建立地方議會與人民防衛單位,正式開始在政治、經濟與社會制度上實行「民主邦聯主義」的框架,這也是所謂的羅賈瓦革命。而在制度層面上,2014 年 1 月,羅賈瓦三個主要州阿夫林(Afrin)、科巴尼(Kobane)、傑茲雷(Jazira)正式頒布《社會契約》(Social Contract),確立了去國家化、基層民主、性別平等、民族共存等原則,標誌著「民主邦聯主義」的正式制度化。
根據一份外部的調查研究報告(Knapp et. Al. 2016),羅賈瓦自治區的制度運作有幾個特色:首先,它是以公社(commune)為核心單位,每個公社由約 50 戶組成,並成立涵蓋行政、經濟、社會服務、衝突解決、婦女議題、環境議題的委員會。毎個委員會必須有至少 40% 女性參與,而其決策採取共識原則,以避免少數人壟斷會議。其次,自治區採用的是多層級邦聯結構,由公社並向上派遣「可隨時撤換的代表」組成區議會、市議會、全區總議會層層邦聯,保證直接民主的產生的共識,避免政治權力只集中在選舉產生的職位上。另一方面,除了庫德人以外的不同民族與宗教群體(如阿拉伯人、亞述人、庫德人等),也都代表的名額。最後,比較特別的是,自治區同時保留了公社與傳統議會兩套並行的政治運作系統,這是因為羅賈瓦在內戰中誕生,其社會結構、種族組成、國際壓力都很複雜。若立刻完全廢除代議制,改為純直接民主,很可能引起混亂或失去外部支持。因此,在一段過渡時期,兩套系統並行運作,議會系統負責對外的國際關係,公社系統則保證基層直接民主與自治權。在最理想情況下,隨著社會穩定、居民熟悉基層自治運作,議會系統的角色會逐步縮小,讓直接民主成為主體。
羅賈瓦的民主自治是一種由下而上的直接民主與多元共治模式,以公社為核心,結合性別平等、生態倫理與跨族群代表,可說是布克欽理論在當代的重要實驗場域。正如著名的無政府主義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David Graber)所言:「羅賈瓦能夠在這一切困境中不僅生存下來,還能夠蓬勃發展、甚至壯大,本身就見證了在革命情境中所能迸發出的能量、勇氣、創造力與純粹的人類才華⋯⋯當那些讓人恐懼、愚昧的機制被突然移除時,任何一群人都會立刻展現出集體智慧的洪流」(Graber 2016: xvi)。
不過,正由於它所出現的地緣政治脈絡,使得這種制度實踐長期而言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包括土耳其與伊斯蘭國的軍事威脅、戰爭造成的物資短缺、軍事防衛所要求的中央化所與直接民主衝突等。儘管如此,到今天為止,這個自治區的政治經濟體制仍然在運作,而且在2023年還重訂《社會契約》,與敘利亞政府合作,把自治區更名為「北部與東部敘利亞民主自治行政區」(Democratic Autonomous Administration of North and East Syria,DAANES),這也貫徹了「民主邦聯制」反對國族國家統治的立場。這個二十一紀的「後國族、後主權國家」在到底是否能持續、甚至擴大,仍有待觀察,但至少它證明了布克欽的理論絕非純為烏托邦,而是值得追求的恢宏志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