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1日 星期二

地景實作與都市想像之重塑:中港大排個案研究

中港大排是新莊在新自由主義都市治理下第一個重要的地景營造計畫,但它既非真的河道,也非假的河道;或者也可以反過來說,它既是真的河道,也是假的河道。它是一幅虛擬地景、一片奇觀、一處遊樂場,是一個沒有原物的擬仿物,是在超真實世界中的一個典型場景。中港大排的地景營造不但複製了想像中的清溪川、複製了想像中的農業往昔、複製了想像中的自然生態環境,也複製了想像中的參與式民主。更重要的是,這片擬仿地景掩飾了一個現實:真正的新莊就是中港大排,中港大排周邊的地景其實跟它一樣,真實空間與想像空間已經結合在一起了,成為擬像化的超真實。以批判性地景的策略(地景是面紗)對中港大排進行拆穿或解秘,仍然難以突破新自由主義在這裡佈下的厚重意識形態地勢與地貌。面對這個令人眩目迷惑的超真實情境,為了要找到進步政治的空間,我引用了索雅(Soja 2004)的第三空間知識論視角作為出發點來分析中港大排的地景。

索雅認為空間乃是權力佈署與運作不可或缺的場所。當權者往往利用生產與再生產差異,創造並延續了社會與空間的區隔,以維繫他們的權力。傳統地理學的空間知識論若不是過於執著於科學方法可以客觀精確度量的空間,就是只聚焦在人類心靈中對空間的主觀認知或構思;但是這兩種模式都在理解空間與權力的關係上都力有未迨。索雅因此提出了第三空間知識論,在結合了前兩種模式之餘,又添加了主體能動性其開放其他的可能性,他稱之為「真實且想像」的空間,被支配者就能夠在「真實且想像」的空間中,擾亂支配者製造的差異、拋棄支配者所界定的主體,並重新定位自己,開拓更多的進步政治運動可能性。就地景的分析而言,第三空間知識論可以連結上英戈爾德(Ingold 2000)寓居視角的概念,這個概念強調我們必須以實作與操演的角度來理解地景。英戈爾德主張,地景就是寓居,因為我們不是從外部觀看地景,而是身處其中環視我們的世界,用自己的想像力塑造出有關地景的概念。

寓居視角在知識論上破除了地景「觀看之道」論述中主體與客體、心靈與物質、文化與自然這些二元對立的假設,在生活的、「真實且想像」的空間中直面超真實,因為現實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實作操演出來的,因此具備了轉化真實與想像兼具的地方,改造我們生活空間的潛力。因此,要分析中港大排的地景,我們最好從寓居地景的角度出發,了解在地居民的生活實作,創造了什麼樣的地景現實。在本章的後半部,我以一個在地志工團體「新莊社大溼地服務隊」為對象,來探索這個課題。

分析的結果顯示,通過了五年多來的溼地公園維護、中港大排導覽、生態文史課程研習、以及與遊客和居民之互動,新莊溼地服務隊志工們乃是在寓居地景中進行關乎環境的身體實作與操演,賦予中港大排、乃至於新莊地景一種集體共享的意義。這種意義的生成來自於志工們將歷史、文化、常民記憶等整合其生活動態,鑲嵌並保存於日常生活的地理紋路中。環境裡緊緊依附的大排系統從灌溉良田的生活命脈到排解化淤的水利景觀廊道,在功能性與意義的移轉之間,猶能與在地記憶連結。此外,伴隨著這種意義生成,也逐漸開啟了一種空間意識,這意謂著志工隊員體悟到物質性的空間乃是權力與資源分派的一個重要場域,空間會造成社會的平等與否,也是正義或不正義的來源,因此民主機制運作勢必也要環繞著空間的議題。這種空間意識其後在昌平派出所的事件中清楚顯示出來,同時志工服務隊還能藉由這種理念串連與動員更多的市民,也願意一起連署發聲,最後成功阻擋水泥建築物占據公園綠地,讓派出所座落於更適合之處,其扼阻了市府新自由主義以房地產發展為主的空間計畫。這可以說是在擬像化超真實世界中的一場成功的都市運動。

中港大排的個案證明了寓居於地景中的居民,藉由日常生活的實作與操演,確實有機會重新打造進步的都市想像,並以之對抗超真實擬像地景後面操控與支配市民都市想像保守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德國思想家布洛赫(Ernst Bloch 1986)認為任何意識形態都包含了他所謂的烏托邦機遇(utopian moments),因為意識形態是兩面性的:它一方面包含了錯誤、迷思、以及操縱與支配的技術,但另一方面它也包含了殘存的烏托邦,足以作為質疑、批判當下社會的工具;如果缺乏了後者,意識形態也不可能運作。而主要是這個場所提供了一個機會,使中產階級可以暫時脫離日常單調的生活,中港大排包含了這樣一個烏托邦機遇,在單調、機械化、商品化的日常生活空間中保留了人們對於都市公共生活的熱望,投射了個更美好生活空間的願景。社大溼地服務隊看到這個願景,並且善用了這個烏托邦機遇,形成了批判的空間意識。而這一切,正是在中港大排這個「真實且想像」空間中的實作與操演下所達成的。

(本文發表於韌/任性:2023年文化研究年會暨研討會,與曹櫻瓋合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文化地景到地景的文化政治

從十七世紀以來地景一詞在西方指的是視覺可見的土地、以及這種視覺方式所發展的繪畫或庭園。 在這種字義下的地景,強調的是特定框架視野的方式、觀看地勢的角度、甚至是理解世界的觀點。到了二十世紀初,由於美國地理學家卡爾.紹爾( Carl Sauer )的倡導,地景這個用語進入了人文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