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7日 星期五

日本白色里山行(完結篇)

其實我的遊記只寫到第二天而已,後面三天在針江的部份,也許已後再補述吧,因為開學啦!



但是我在這裡先討論一下這些日本里山村的隱憂。這些村落在過去二十年間,經由環保團體和社區居民的努力,打造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另類生活的可能性。但是它們是否能維持下去呢?這些里山山村仍然而能改變農村青壯人口外流的現象,因為就業機會仍然在城市。我們在里山看到的人,大部分都還是老農。

其實像我們這樣住到民家,深入和居民互動的旅遊方式,在日本流不流行呢?我問了淺野老師。答案是很少。為什麼呢?因為日本人工作時間長,休假的時間比我們少得多,因此沒什麼機會到農村進行這種慢活式的旅遊。我這次的見學之旅,據說很多朋友都很羨慕;不要羨慕啦,直接和淺野老師聯絡吧。反正我們的假這麼多,去日本里山看看吧,享受大部份日本工作族都沒有辦法體驗的假期吧!而且我也聽淺野老師說,他們特別歡迎台灣人,因為一般西方人還未必能適應鄉村的居住飲食等習慣(看我那什麼都不敢吃的兒子就知道!)我在這裡誠摯推薦大家到琵琶湖來玩喔。

綠色湖國的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pages/Rural-Tourism-in-Lake-District-Japan%E6%B9%96%E5%9C%8B%E9%AB%94%E9%A9%97%E6%A8%82%E6%B4%BB%E7%B6%A0%E8%89%B2%E6%97%85%E9%81%8A/367675836590560?fref=phot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文化地景到地景的文化政治

從十七世紀以來地景一詞在西方指的是視覺可見的土地、以及這種視覺方式所發展的繪畫或庭園。 在這種字義下的地景,強調的是特定框架視野的方式、觀看地勢的角度、甚至是理解世界的觀點。到了二十世紀初,由於美國地理學家卡爾.紹爾( Carl Sauer )的倡導,地景這個用語進入了人文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