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

大三設計成果:新莊老街都市再生計畫


一、背景說明

都市再生(urban regeneration)是一種處理老舊市區的都市設計策略,近年來廣受空間規劃設計領域的注意丶探討與應用。當城市因為經濟發展不斷地成長與擴張時,城市的商業中心往往也會隨之轉移,結果使得早期的市區中心反而呈現了蕭條與頹敗的現象。如何在當前的都市發展脈絡下,重新定位老市區的功能,並以規劃設計的手段,重振其經濟發展與都市活力,乃是都市再生的主要目標。本次作業即是以新莊老街作為基地,讓同學探討與練習如何以都市設計達成都市再生的目標;同時也讓同學了解如何處理都市設計過程中,複雜的利益關係。

同學必須在設計的過程中,一方面從不同的面向來分析基地特性,二方面從不同利益關係人的角度來提出規劃設計方案,模擬真實都市設計過程,將景觀專業知識應用在都市再生的議題上。

二、設計主題與目標

新莊老街的歷史可以回推到十八世紀初年,乃為臺北盆地中第一個重要的商業聚落。現今的老街雖然形式已和當年有所差別,但是老街中幾個重要的廟宇仍然位於原來的區位,而老街周邊的都市紋理從日治時期以來也沒有太大的改變。在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間,老街又曾是新莊工業化時期的消費重心,繁華一時。直到近年來,由於新莊都市功能轉型以及都市開發規模擴張,老街逐漸沒落。

2012年新北市政府在新莊老街推動公辦都更,計劃在老街中段興建兩棟超過二十五層的大樓。由於該計畫將拆除基地中的日治時期建造的郡役所以及警察宿舍,同時又將更新後的樓地板面積出售給私人,因此引發強烈的爭議,同時也引發了老街如何再生的議題。


因此,本次設計的目標在於探索,從不同利益關人的立場出發,老街再生之後的都市形式會是什麼樣子?

三、操作方法

  二組合併上課,每次上課由兩位老師共同評圖(一、二組/三、四組/五、六組)。
  學生依任務分工進行兩種編組:
o   基地特性任務編組:依基地特性調查分成10組(每組兩人),調查項目包括:自明性、都市生態、/經濟發展、歷史意義、視覺影響、交通動線、人行/自行車動線串連、環境品質、公私有地地使用、地方利益等(表1)
o   利益關係人任務編組:依不同的利益關係分成5組(每組四人),包括市政府丶建設公司丶NGO團體丶商業團體與地主丶社區居民等(表2)

1:基地特性
1. 自明性 Identity
基地位於新莊歷史核心地帶,然而因為周邊營造環境的變化,而面臨自明性不清楚的問題。
2. 都市生態 Urban Ecology
基地西側為新莊國中,校園綠化完善;左岸則為大漢溪,越過堤防即可達大漢溪河濱地帶,生態資源豐富。其內部有多棵老樹,串聯與修補將是重要的生態課題。
3. 產業/經濟發展Industry/Economic Development 
基地坐落於傳統老街商業區內,是串連新莊老街中街與後街的重要節點,現正面對產業面上重大轉型的問題,需探討新的產業特色及活化方式。
4. 歷史意義Historical Meaning
基地位在新莊老街內。作為北台第一街,三百年來,新莊老街留下許多重要的文化資產—新莊慈祐宮為三級古蹟、武德殿被列入歷史建物、其他更包含主建物新莊郡役所,以及周邊日式宿舍等,皆具重要的歷史價值。
5. 視覺影響Visual Impact
基地在新莊對外交通樞紐上,西側有新海橋通過,且基地所在的新莊老街為一八米舊式街道,尺度窄小,臨河岸又有約四層樓高之堤防,阻礙了與河川間的視線,視覺景觀上較封閉。
6. 交通動線Traffic/Circulation
基地西側為新海橋,是新莊通板橋之重要聯外道路,出利濟門為環河道路及堤外快速道路。重要道路中央聯結之巷弄狹窄且行車困難,交通動線混亂。
7. 人行/自行車動線串連Pedestrian/Bicycle Connectivity
捷運新莊站二號出口連214巷步行可達基地與新莊老街,由老街至利濟街後,出利濟門可抵達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延老街往西走可通往新月橋,新月橋通板橋435藝文特區。綠色交通動線多樣而複雜,但目前並不連貫,需重整串聯。
8. 環境品質Environmental Quality 
基地周邊作為學校、住宅區、商家等用途,未來之發展將影響周圍環境品質。
9. 公私有土地使用Public and Private Use
由於捷運新莊線落成,進而使得基地的土地價值水漲船高,但考量到本基地約有七成為公有地,土地使用型態將對周邊整體發展形成相當影響。
10. 地方利益Local Interest
基地周邊有不同的空間使用者群落,未來發展需不同使用者之參與及意見。


2:利益關係人
市政府
市政府重視政績,會要求基地內必須有基礎公共建設,除此之外,開發必須符合都市計畫法規,並為財政爭取最大開發量。
建設公司
經濟利益導向,以高度開發為目標。
NGO團體
重視基地內外自然生態與文化歷史保存議題,偏向低度開發。
商業團體
重視基地之商業特色,期望基地能提高自明性,以及良好商業動線規劃,帶來老街繁榮與與整體產業提升。
地主
雖然為經濟利益導向,但是由於未來還是會居住於現地,故也會注重基地內部生活品質。
社區居民
重視生活環境的提升,注重社區安全、生活便利性以及環境品質等。



四、草評階段














五、總評過程






六、不同利益關係人角度出發的方案


市政府1


市政府2


市政府3


建商1


建商2


NGO 1


NGO 2


NGO 3


商業團體 1


商業團體 2


社區居民


扮演得很徹底的建商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文化地景到地景的文化政治

從十七世紀以來地景一詞在西方指的是視覺可見的土地、以及這種視覺方式所發展的繪畫或庭園。 在這種字義下的地景,強調的是特定框架視野的方式、觀看地勢的角度、甚至是理解世界的觀點。到了二十世紀初,由於美國地理學家卡爾.紹爾( Carl Sauer )的倡導,地景這個用語進入了人文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