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101年度大一作品:我們的社區

景觀設計系的大一基本設計該教什麼呢?我從六年前接手大一的設計課程以來,從來沒有停止思索過這個問題。和其他五位老師(陳坤濱、陳怡如、王子文、張清烈、郭子毅等老師)合作教了這麼多年,每年的題目都有些更動,到了今年大概把我們所有的實驗都做完了。辛苦了老師,也感謝這幾屆同學給我們的回饋。今年還有一件不一樣的事,就是我們辦了創系以來第一次的大一作品展。展出的作品是大一最後一次的設計作業:「我們的設區」。「我們的社區」乃是由四位同學組成一個小社區,先各自設計自己生活的小窩,再由學生彼此協調合作,由各自的小窩圍塑一個戶外公共空間,構築一個「微型社區」。


我認為景觀設計和其他的設計行業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它反對設計師的自我中心與英雄主義。景觀設計師通常從使用者的角度,創造一般民眾日常生活的好場所。因此我們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基本設計的課程便要求學生觀察與了解人與場所間的關係,並反映在學生的設計作品中。而在本次作業更藉由團隊合作提供學生練習溝通協調的機會,讓學生能理解並尊重他人生活與文化上的差異。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再運用各種景觀元素,共同創造她/他們心目中的理想美好社區。

我們今年另一項創舉,是邀請了四位外校老師參與總評。過去,系上只有畢業設計才會邀請外校老師,但我們覺得同學在大一就應該有機會接受外來刺激。我們請了淡江大學資訊傳播系的盧憲孚老師、台大城鄉基金會的吳瓊芬老師、北科大建築系的王維周老師、以及中興大學景觀與遊憩學程的董建宏老師。在我這個教室的盧老師和吳老師展開犀利的砲火,其震撼力不唯及其同學,連系內老師們也有震聾瞶耳之感。想必另一間教師的王老師和董老師也有相同的戰力。同學們現在應該覺得我們幾個大一的老師是天使了吧。

以下是幾組作品,大家參考參考吧。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文化地景到地景的文化政治

從十七世紀以來地景一詞在西方指的是視覺可見的土地、以及這種視覺方式所發展的繪畫或庭園。 在這種字義下的地景,強調的是特定框架視野的方式、觀看地勢的角度、甚至是理解世界的觀點。到了二十世紀初,由於美國地理學家卡爾.紹爾( Carl Sauer )的倡導,地景這個用語進入了人文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