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全英語授課?

這學期剛開始時,系主任跑來問我能不能在下學期開一門全英語授課的課程,因為學校現在也在推動學英語教學,這樣可以幫我們系上爭取業績,當然對我來說,也有利於未來評鑑或升等。


我想了一下,就答應了。原因其實是比較個人的。第一個原因是對自我挑戰,自從十年前在美國當助教時用英語教過課之後,再也沒有這樣的經驗了。全英語授課或許可以讓我自己英語進步,強迫自己將眼光望向英語世界。第二當然是這樣做有一些實質的好處,像是鐘點費高一點,未來升等說不定也快一點。

但是就在要提交計劃書前夕,我還是放棄了,因為我覺得這件事對學生來說實在是一點意義也沒有。首先,我不相信會有外國學生因為我們用英語授課就會來台灣上課,他們如果會英語,為什麼不去美國或英國?在沒有外國學生的狀況下,和台灣學生用英語溝通,不是很愚蠢嗎?又不是在上英語會話課。第二,就算有外國學生在,用英語上課恐怕也會對台灣學生造成很大的困擾,至少就本系的學生來說,他們或許聽得懂,但是要發言應該有很大的困難。我先前和學生透露可能要開全英文課程的消息時,所有的人都面面相覻。第三,就算硬上,可能原本一學期教材只能上得了三分之一,因為大家會被英文卡住。

這就讓我想到教育部搞什麼SCI,SSCI那套鬼東西,要求教授用英文發表研究,要搞什麼世界一流大學,用預算補助的方式來逼所有大學往那個方向走。可是根本問題是,世界一流大學的意義在哪裡?大學不是應該替社會服務嗎?在全球學術排行榜爭取名次對我們的學生、我們的社會有什麼意義?

再說,全球是誰?是果是為為了全球統治階級及其研究機構(通常是企業),那用英文發表台灣研究,幫助他們了解如何控制台灣,那還真的有人會看。這種台灣學者基本上已經脫離台灣這個地方,成為全球菁英了。但是全球更多數的是不懂英文的被統治者,為其發言的學者人數也少,他們也不見得用英文發表研究,也許是法文、德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當然不是說用英文發表論文不對,這些為為人民發言的各地學者也應有一個可以溝通的共同的語言,但是要全台灣的學者都用英文發表論文,則是非常荒謬的事。難道有一天,我們所有台灣學者見面都要用英文溝通嗎?大學都用英文教學嗎?那來個美國皇民化,把英文當成台灣國語好了!

1 則留言:

  1. 非常同意!我認為這個觀念除了大學,更適用在搶著用全英語教學的小學,幼稚班,甚至托兒所. Daniel

    回覆刪除

從文化地景到地景的文化政治

從十七世紀以來地景一詞在西方指的是視覺可見的土地、以及這種視覺方式所發展的繪畫或庭園。 在這種字義下的地景,強調的是特定框架視野的方式、觀看地勢的角度、甚至是理解世界的觀點。到了二十世紀初,由於美國地理學家卡爾.紹爾( Carl Sauer )的倡導,地景這個用語進入了人文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