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記憶與地景"的課堂上討論了一些有趣的議題。一開始是我在抱怨自己的記憶力退化,明明上星期才規定的期末作業deadline,這個星期又忘了。為了怕忘記,於是我就把它寫在syllabus的第一頁;沒想到我翻到次頁,發現原來我上星期已經把deadline寫在上面了。
博士班的同學W(很同情地)說,老師因為年紀較長(其實也才四十出頭),事件經歷得多,而這些事件散置在記憶庫中還來不及整理,因此無法即時喚回。相對地,同學們因為年紀較輕,記憶庫的資料還不是很多,因此比較容易將之建置歸檔,召之即來。
真謝謝W,讓我覺得心情好多了。
而後大家開始興緻勃勃地展開有關記憶的討論,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主題是:因為過去發生過的事件在個人的記憶庫中是散亂的,唯有面臨當下某個類似情境時("我看過類似的景象"or"這個味道我聞過"),腦中才開始去搜尋並將片斷的知覺拼貼為一個完整的事件,成為有意義的記憶。這也是口述歷史能夠進行的前提。
那有趣的問題就來了:在網路時代成長的這一代,她們所經歷的多是本身片斷而碎裂的事件,所以當她們的企圖拼貼一個有意義的記憶時,召喚來的只會是更多的片斷事件,無法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此外,許多科技的發明,使得人類產生"記憶外部化"的現象。舉例來說,當我們把記住電話號碼、約會時間、待辦事項等工作都交給了PDA手機時,這些事件就不再貯存於人腦的記憶庫了,而是電腦的記憶庫,因此未來恐怕連記憶拼貼的工作都要交由機器來代勞了。
下了課之後,我開始在想,我的健忘到底是因為來不及整理我的記憶資料庫,還是因為資料庫中根本沒有事件,因為它們都被我記到PDA手機中去了?這還真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羅賈瓦(Rojava)實驗
20世紀美國無政府主義行動與理家 布克欽(Murray Bookcin)在其提倡的「民主城鎮自治主義」(democratic municipalism )中, 承繼無政府主義的反支配精神,但也針對其缺乏制度設計,提出以基層市民大會、直接民主與跨社區邦聯為核心的制度藍圖,提供一個無...
-
1. 何謂文化地景 自從1992年的世界遺產公約(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中正試認定文化地景(cultural landscape)是屬於文化資產的一類,並列為保護的對象後,文化地景近年來在台灣逐漸成為都市規劃、建築、景觀建築及人文地理學等空...
-
狂戀迪士尼? 今年七月十七日是加州迪士尼樂園的五十歳生日,在此同時,迪士尼樂園家族最新的複製成員也即將在香港誕生,預料將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五十年來,迪士尼公司成功地在世界攻城掠地,挾其所創造的文化商品(包括電影、電視、圖書、玩具、主題公園…等等)征服人心,跨出美國本土,先後在...
-
1. 先從社會科學的研究過程談起。研究過程一言以蔽之大約就是胡適的那句名言:「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更進一步來說,「大膽假設」指的是研究過程中「發現的脈絡」(context of discovery),研究問題的指認出、研究假說的提出、檢驗假說的程序都是在這個脈絡之...
-
(本文刊載於自由時報104年7月21日) 面積廣達四百七十六公頃的「 塭仔圳重劃區 」即將於下個月公告實施,但也引來當地包括「美華新村自救會」、「新北市塭仔圳先安置緩拆遷自救會聯盟」等市民團體的異議,認為市府沒有做好配套措施就要求他們搬遷,漠視他們的居住權或工作權。站在一個...
-
(本文依我2012年6月在北京清大的演講稿發展而成,修改後的稿子收錄於 反造城市 一 書) 一、遲來的正義 二 〇一二年八月十六日, 監察院針對捷運新莊線機廠在樂生療養院(以下簡稱樂生院)興建所造成的問題對新北市政府、臺...
顏老師~~幫小朋友說說話
回覆刪除記憶的外部化也許可以讓頭腦空出位置,進行更高層的推理與思考,聽起來如何?
令我想到,外接式硬碟也是為了讓一拖拉股的記憶可以被"save"起來,抽走,收好,然後帶著一種"我已經存檔"的安全感,繼續在茫茫資訊海裡追求更多根本來不及處理的資訊?
還有一種更高招的externalize,是講出來後,就把它從記憶黑板中擦掉,但因為講得很深刻,所以別人都會記得,然後不斷提醒你..."你曾經說過布拉不拉....影響我很深布拉不拉...." 然後你自己卻一點也記不得了!